美國交換生 – 從準備出發的心路歷程 [Part II]

前:《美國交換生 – 從準備出發的心路歷程 [Part I]》 初到學校——陌生的環境 學校的生活開展了。同學都是陌生的臉孔,老師帶著你找班房;午飯時間,同學都是跟自己的朋友圍在一起吃的,因為還沒有認識很多人,你還是找了寄宿家庭裡的姐姐一起過午餐時間。課程好像還好,不過英文還是說得太快了,有點難追上,回家還是要查一查功課的翻譯。 寄宿家庭的日常 寄宿家庭的空間很大,有兩層樓,家裡的狗狗早上會跑來跑去,寄宿姐姐好早就在你們共用的廁所梳洗、化妝,弄出好大的聲音。晚上大家圍在一起晚飯,聊聊天,不過你想到要說的東西時,腦裡面還趕不及轉換成英文,話題就轉了,唯有明天再談吧。 夜晚的孤獨與思鄉 夜裡,你洗好澡,坐在床上,打開 WhatsApp,群組裡都是靜悄悄的,發出去的訊息都沒有人打開,沒有人回覆。你看看你的房間,想起今天的經歷,突然覺得好孤單。住在不認識的地方,每天要到沒有朋友的地方上課,回到家裡沒有朋友關心你。 還有你的家人,平時這個時候,媽媽都會在家洗好碗,準備坐下來看日日如是的電視劇,順便來問你的功課是否做好了;爸爸會拿著 iPad 看 Facebook,朗讀哪個親戚生孩子了,哪個去了日本旅行。現在這房間好安靜,沒有人來問你任何事情,卻覺得好寂寞。出發前所說的認識新朋友、說得一口流利英語,什麼時候兌現呢?真的可以適應下來嗎? 爸爸媽媽不在身邊,不是應該很自由的嗎?現在很後悔臨行前都沒有好好坐下來跟媽媽聊聊天,其實有很多想說的事情,現在都沒有人聽你說了。怎麼都沒有人告訴你原來一個人是這麼難過的呢?可不可以讓爸爸過來看看你?還有整整九個月零二十天,漫漫長路怎麼過呢……? 想起這個情況,你好想忍住你的情緒,但眼淚的力量原來更加大,一滴一滴地湧出來。過了一會,你覺得累了。一星期前來到,時差還差一點點才調整好,迷迷糊糊地睡著了。 延伸閱讀:《【學生分享 – Kitty】體驗當地生活 明白家庭的重要》 家人的溫暖讓你重拾力量 早上,你依然被寄宿姐姐的梳洗聲音吵醒,狗狗依然在你房門口等待你開門的一刻便撲過來。但你拿起手機,看到了媽媽的訊息:「你幾好嗎?今天姑媽過來食飯時問起你開不開心,你看看姑媽。」 附上姑媽一家和爸爸媽媽的合照。「啊,表弟都這麼大了!媽媽你告訴他我回來時會帶美國這裡最好吃的曲奇給他!」你微笑著回覆。媽媽上線了,「早晨,這麼乖,平時你都好少跟表弟玩呢。」 「好久沒見嘛!你發送這個給姑媽。」你自拍了一張。「房間好整齊呢,在香港都未見過你這麼整齊!」媽媽說,你感覺到她也在微笑。「呵呵,當然了,我怎麼會失禮!」你回覆。「好了,媽媽我要上學了,明天跟你們談視訊?」 「好,我跟爸爸說,你努力學習。」之後,你看到媽媽的最後上線時間是 7:32 am。 開始適應,發現生活的美好 望著窗外,你想,又是一個 brand new day,同學們的群組又熱鬧起來了;寄宿媽媽請你到飯廳吃早餐,你看到中式豉油炒麵,覺得好驚訝,原來是寄宿姐姐上網找的食譜,說香港人早餐好像是吃這個的。 吃完早餐、拿好書包,你出門上學了。踏上校巴黃巴士,司機居然記得你的名字,神奇地跟你說「lay ho!」。來到學校,你終於沒有迷路,準時找到課室,同學們跟你點頭,你坐下來拿書,聽見一句: “Hey, so heard that you are from Hong Kong, do you know Japanese?” 你覺得不知就裡,想了想,決定跟這個同學說說地理。“Hong Kong is not in Japan.”你說。 “Oh […]
美國交換生 – 從準備出發的心路歷程 [Part I]

時光匆匆,獨自踏上美國留學的日子已近在眼前。此刻的你,心中是否浮現許多思緒?是否還未與摯友相約聚餐,是否會懷念來年的社際球賽?是否已回到學校向老師道別,亦或正在準備撰寫一篇長文於社交媒體,向香港道別,向友誼許下永恆的承諾?也許你還在思考行李是否足夠,試圖將更多的衣物塞進行李箱。種種準備事項接踵而至,而時間卻顯得如此緊迫。那些平日未必常見的朋友,彷彿突然有說不完的話題,心中也盼望著來年能攜帶伴手禮,再次相聚。 家庭聚會與最後的時光 日子一天天過去,距離出發僅剩兩日。父親提議:「我們一家人今晚一起吃頓飯吧,順便叫上爺爺嫲嫲,他們很想見見你。」你應允了,畢竟,上次見到爺爺嫲嫲,已是新年期間。儘管對話題感到陌生,仍覺得應該珍惜這次相聚的機會。 晚餐期間,手機的通訊軟體響起,幾位好友提議趁著你在港的最後一天,相約K歌。「可以下午2:30唱K,銅鑼灣如何?」你回覆道。「不行,我要回學校補課,4點後才行。」朋友答道。「好,我訂一間包廂,五人同行。」你最終確認了時間。 親情的牽掛與不捨 母親輕拍你的肩膀:「嫲嫲問你現在就讀哪個年級?她想知道你到時候能否適應英文環境。」此刻,你才想起剛剛爺爺曾詢問你的就學地點,還細心叮囑你在異鄉要格外謹慎。然而,當時你正忙於回覆訊息,便將這番關切之言拋諸腦後。你轉向爺爺嫲嫲,回答道:「我將前往美國德州做美國交換生,寄宿於當地家庭,就讀當地的高中,現在相當於香港的中四。」 「啊,沒想到你已經長這麼大了。」爺爺感嘆道。「記得你剛出生時體重過輕,當時還擔心你營養不夠,幸好你小時候活潑好動,從不畏懼跌倒……」 你低頭繼續回覆訊息:「已預訂4點的房間,MTR見?」 爺爺笑著說:「現在都長這麼高了,不知道過幾年是否還會記得回來探望我們?不過,只要你開心就好!」 「好了,大家拍張照,早點回去整理行李吧。」父親提醒道。 閃光燈閃爍,你揮手道別:「爺爺嫲嫲,再見,我回來時會再來探望你們。」 即將啟程的心情 行李一一檢查——鞋子、紀念品、晚禮服、護照,皆已準備妥當。然而,總覺得似乎遺漏了些什麼。不過,心想若真有遺漏之物,家人應該可以幫忙寄送。 「再過24小時,我就要踏上旅程,進入新的學校,結識新的朋友。不知道學校課程如何?寄宿家庭說會帶我去市場看看。哎,還是不太熟悉美金的鈔票……」懷抱著對未知的期待與不安,你漸漸進入夢鄉。 機場送別與啟程 清晨起床,匆匆整理最後的物品,母親不忘再三叮囑:「記得帶身份證和美國學校的相關文件。」 抵達機場後,你一邊吃著早餐,一邊與家人聊天,突然,最好的朋友們驚喜現身,為你送行。他們準備了一大堆臨別禮物,零食、相片,讓你既興奮又感動。登機前,你與朋友們擁抱,拍攝多張Instagram動態,記錄這難忘的一刻。 父親囑咐道:「到了美國要努力適應,對人有禮貌。」母親則猶豫片刻,默默望著你,最終還是緊緊擁抱了你。她未多言,但你察覺到她眼角泛起淚光。 「媽媽,我很快就會回來,也會用通訊軟體聯絡您,我會想念您的!」你安慰著她,認為離別不必過於感傷。 初到美國的挑戰與適應 終於踏上飛機,你觀賞了幾部電影,閱讀了一些書籍,在昏昏沉沉中渡過了幾小時。獨自通關、領取行李,讓你產生了一種自立的成就感。 不久後,寄宿家庭來接機,他們臉上洋溢著期待與歡迎。是時候試著用英語溝通了!然而,面對語速較快的對話,你一時之間不知如何加入話題。你試著鼓起勇氣,不斷提醒自己:「說錯了也沒關係,重要的是敢於開口。」幾次嘗試後,你發現他們其實並不介意你慢慢表達,耐心等待你的回應。 就這樣,帶著些許忐忑與期待,你在新環境中摸索前行,逐步適應這場未知的旅程……(續) 延伸閱讀:《美國交換生 – 從準備出發的心路歷程 [Part II]》
【KikiAllAboutUS】8個美國留學生奇怪生活習慣

去美國升學,文化和生活規律完全不同,當然會發生很多有趣又爆笑的生活習慣!這次我整理了一些同學們的分享,大家一起來笑一笑吧~ 1️⃣ 喝水龍頭的水 🚰在美國某些城市,自來水在進到家裡之前就已經經過過濾,打開水龍頭就能直接喝,不用再煮沸! 2️⃣ 家裡沒水喝 💧如果住的城市自來水不能直接飲用,家裡就常常因為忘記買水而幾天沒水喝,只好等到去學校時喝😂。在超市可以買大桶裝水,也可以用濾水壺過濾飲用水! 延伸閱讀:《【KikiAllAboutUS】洛杉磯平價美食推介》 3️⃣ 用微波爐熱水 🛎為了省錢不買熱水壺,學生們沒熱水時就用微波爐加熱。雖然錢是省下來了,但總覺得微波爐叮過的水喝起來怪怪的🤔,只能用來泡咖啡湊合一下。 4️⃣ 三餐都吃早餐 🍳讀大學時為了忙著衝 GPA,時間排得滿滿的。早餐吃 cereal,午餐簡單來個三明治,晚上看到冰箱裡的材料又懶得煮,乾脆拿牛奶加 cereal,快快解決一餐🤷♀。 延伸閱讀:《Biscuits 不是餅乾?!》 5️⃣ 同一套衣服穿兩天 👕因為沒時間洗衣服,就想反正明天上課的課表和今天不一樣,沒人會注意,於是環保一點,衣服穿兩天再洗😳。 6️⃣ 一整天穿著運動服 ⛹♂10% 的原因:中午會運動,運動完沖個澡換件乾淨 T-shirt 就去上課。90% 的原因:因為美國同學天天健身或參加校隊,看他們穿得像 LeBron James 一樣酷,我也跟著穿,感覺自己像 Jeremy Lin 👍👍😬。 7️⃣ 不買教科書 📚新書太貴了!為了省錢,跟同學合夥輪流用一本書。或者上網買便宜的二手書,像是 Chegg 或 Amazon,我超推薦!很多書只要半價甚至 3 折就能買到~😉 不過,真的很誇張,有些書像哲學教科書,一本居然要賣 $1,450 美金!😨 延伸閱讀:《入讀美國公立、私立學校及交換生留學費用比較》 8️⃣ 校園活動為了 Free Pizza 🍕不想煮飯、不想每餐都吃 cereal、也不想外食太貴,怎麼辦?當然是參加校園社團活動,因為有免費的 Pizza 可以吃!🤤 […]
【學生個案】留級生重拾學習自信

美華文化升學顧問不時遇到同學對升學表示迷惑及各種疑問,我們希望透過分享學生的故事,讓更多同學找到適合自己的升學路。 我們曾經遇到一個中三女生,她富有藝術及語言天份,可惜數理能力不強,因此她的校內成績不太理想,甚至曾在中二留級。直到中三那年,她15歲,在得到家人同意之下,聽取了美華文化升學顧問的建議,赴美參加高中交換生計劃一年。 (延伸閱讀:《美華文化交換生的6大獨有優勢》) 美國中學讓學生自行選擇感興趣及合適程度的科目,學生並非以班別作為單位上課,而是像大學生一樣,根據科目,在不同地點上課。在駐美學術顧問的幫忙下,她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科目,讓她在較少壓力的情況下學習;並且選修自己感興趣的藝術範疇,例如素描、油畫、雕塑等。這一年,她的學業成績優秀,全部科目皆為A和B。 (延伸閱讀:《【3分鐘了解】5個美國交換生計劃的入門知識》) 完成高中課程後,她不用經過公開試,今年以16歲之齡,開始就讀社區大學。在這個新環境中,她亦作出新嘗試,嘗試克服從前的難關,例如選修大學程度的數學科目。這也是她在美國當交換生的其中一個收穫:重新拾回學習的熱情和自信。 在香港的時候,她的學業成績對她造成壓力,以致越來越焦慮和自卑,反而做得越來越差,形成惡性循環。經過一年無壓力的學習環境,讓她重新發現學習是一件有趣的事!她對未來亦充滿信心,寄望兩年後銜接美國大學,繼續在美國升學。我們當然祝福她有一個美好的前程! 每位同學都有自己的故事和道路,想了解最適合你的升學方向嗎?歡迎參加我們的免費升學講座!
美國升學貼士- 3 個重點邊睇美劇邊學英文
許多學生認為到美國留學/加拿大留學的首要目標是提升英語能力。然而,與其依賴傳統的背誦方式,不少前往美加升學的學生發現,從日常生活中學習英語的效果更為顯著,例如觀看影集與電影。哈佛大學發展心理學教授 Howard Gardner 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指出,不同的人適用不同的學習方式,才能發揮最佳學習效果。例如,有些人透過聆聽能夠更快理解內容(如有人能透過聽音樂學會韓文或日文),而有些人則透過閱讀或筆記能更快吸收知識。因此,透過觀看電影來學習美國當地文化與語感,無論對哪種類型的學習者來說,都會是一種有效的方式。 電影不僅具備影像與聲音的雙重優勢,適合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還能幫助學生融入當地文化。例如,在與新朋友的交流過程中,電影可以成為話題的切入點;與朋友一起觀看電影,即使不需頻繁對話,也能自然促進社交互動。對於剛到海外求學、仍在適應語言環境的學生來說,這種方式尤其適用。 延伸閱讀:《美國交流生計劃 VS 加拿大交流生計劃》 如何有效透過電影學習英語? 在我第一年於美國生活時,觀看了超過 100 部英語電影,這段經驗幫助我快速適應語言環境,也讓學習英語變得更輕鬆有趣。以下是一些建議,幫助你在無壓力的情況下提升英語能力: 1️⃣ 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電影,讓學習變得自然 2️⃣ 初期觀看時開啟英文字幕,避免中文字幕 延伸閱讀:《【美國中學學費】入讀美國公立、私立學校及交換生留學費用比較》 3️⃣ 不必立即查單字,專注於理解上下文 持之以恆,讓英語能力自然提升 每個人的興趣與學習進度不同,但只要開始觀看第一部電影,你的英語能力一定會比昨天進步。最重要的是,在學習過程中保持輕鬆心態,讓語言學習變成一種日常樂趣。 想了解更多美國留學細節?立即參加我們的免費升學講座!
美國高中交換生必考!了解ELTiS英語測驗

有同學對於美國升學感到興奮,但同時也擔心自己的英文能力。事實上,美國的交換生計劃主要是以文化交流和體驗地道美國生活為目的,並不是為了篩選學業精英。對於同學的英文要求,只需具備基本的英語能力,能夠理解課堂內容即可。參加交換生計劃並不需要挑戰TOEFL或IELTS的高分要求! 輕鬆學習,免除考試壓力 由於美國高中交換生計劃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國際交流,申請程序和入學要求通常比直接申請美國大學簡單。一般而言,申請美國名牌大學,不僅需要成績優異,還必須達到高分的IELTS或TOEFL,並附加有突出表現的課外活動和自薦信等。某些中六同學為了加強保障,會同時應考DSE、SAT、TOEFL,想像一下,這樣的考試壓力是多麼沉重。 然而,如果提前一至兩年參加美國交換生計劃,作為升學的踏腳石,只需通過美國認可的中學生英文水平考試——ELTiS,就已經可以達到所需的英語能力條件。順利抵達美國後,在環境的優勢下,學生的英語水平必定會大幅提升。將來若有需要,考取IELTS或TOEFL高分並不困難。 ELTiS考試內容 ELTiS(The English Language Test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是由CSIET(Council on Standards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Travel)認可,專為交換生設計的英文考試。與IELTS、TOEFL不同,ELTiS的考試時間總共70分鐘,分為兩個部分:閱讀和聆聽,無需考口語和寫作。 ELTiS的主要目的是確保交換生能夠理解課堂內容,並能夠順利參與日常學習與交流。考試題目將圍繞美國學校中可能發生的真實情境進行設計。聆聽部分包含學校場景,像是老師指示、課堂內容、數學題目等;閱讀部分則涵蓋選擇填空、閱讀理解及統計圖表閱讀,測試學生的詞彙基礎及多方面理解能力。只要通過ELTiS,就已經證明學生有足夠的英語能力應對美國高中生活,並且為未來的交換生計劃奠定了基礎。 延伸閱讀:《如何成為美國高中交換生?滿足4大條件即可!》 準備ELTiS考試之前是否需要特別複習? 我們建議學生不必為了應試而花費過多時間集中於英語練習。美國交換生計劃的核心目的是讓來自不同地方的學生有機會深入了解美國文化,而非篩選學術精英。因此,學生應以平常心對待考試,只要盡力達標就足夠。到達美國後,專注於融入當地生活,學生的英文自然會逐漸流利。 適應美國環境的心態最為關鍵 除了英語能力外,學生的心態也是融入新環境的關鍵。許多學生剛到美國時,可能會對當地的口音和語速感到不適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逐漸習慣,最終能夠流利地與人對話。因此,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心理準備,勇於開口、積極嘗試新事物並結交新朋友。融入當地生活的第一步,不僅是準備好語言能力,還包括勇敢走出舒適區,深入體驗每一刻的美國高中生活。 延伸閱讀:《Christy的美國交換生體驗 – 走出舒適圈,體驗真正的美國高中生活》 參加美國的交換生計劃,無論是對於提升語言能力,還是對於開闊視野,都是一次寶貴的機會。這不僅是一次學習英文的過程,更是一段文化交流的旅程。只要保持開放的心態、勇於挑戰新環境,相信每位同學都能在美國的學習生活中,收穫成長與豐富的經歷。 想了解更多?立即參加免費線上升學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