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越來越多香港與台灣家庭選擇送子女到美國升學/ 加拿大升學,家長除了著眼於升學計畫與學術安排,更應關注子女在出發前的心理變化。留學是人生的重要轉捩點,而非單純的行程安排,因此,家長與子女雙方的心理調適尤為關鍵。本文將透過準美國留學生 Lucy 的真實故事,分享出發前常見的情緒反應,以及如何從低潮中成長蛻變,為家長提供參考。
出發前夕的情緒低潮:準留學生的無聲煩惱
我們定期舉辦升學家長聚會,讓已出國或即將出發的學生家長分享經驗與互相支持。在一次聚會中,一位母親提到:「最近女兒 Lucy 情緒有點異常,經常悶悶不樂,問她也說沒事。我懷疑可能是因為即將到美國當交換生,內心感到焦慮。」另一位家長則回應道:「我兒子當年出發前一個月也常常失眠,抵達當地後情緒就穩定多了,這是常見的現象。」
從期待轉為壓力:升學的情緒反差
在出發前的說明會上,升學顧問再次見到 Lucy 時,驚訝於她的轉變。與過往活潑、溫婉的形象不同,她顯得疲憊,眼神無神,像是背負著某種壓力。這位原本對美國留學生活充滿期待的女孩,如今卻看不到一絲雀躍。
顧問悄悄地問她的母親:「Lucy 最近是不是遇上什麼困難?」她無奈地回答:「她一直說沒事,但看得出來心情不太好,可能是因為臨近出發,內心出現不安吧。」為了更深入了解,顧問決定邀請 Lucy 在活動後留下來單獨談談。
延伸閱讀:《真正讓孩子成長的暑假體驗?為什麼越來越多家庭選擇美國夏令營》
友情裂痕:準留學生的另一種掙扎
談話中,Lucy 最初態度保守,但漸漸流露情緒。原來在一個月前,她與摯友發生爭執,雖然事後和解,但對方曾脫口而出一句話:「反正你也要去美國了,這些事又不關你的事!」這句話深深烙印在 Lucy 心中,令她感到內疚且不安,彷彿自己離開就是一種逃避與不負責任。
「我有時會想,我是不是太自私了?好像就這樣離開,把所有人都留在原地⋯⋯」她輕聲說。
心理準備的重要性:留學不只是學術挑戰
留學不僅是環境與語言的適應挑戰,更是情感與人際關係的重構過程。當孩子即將前往海外,除了協助他們規劃住宿、簽證與學校選擇,更要留意他們對離別的情緒是否處理得當。特別是性格較敏感的學生,更容易陷入自我懷疑,甚至影響未來的適應與表現。
顧問向 Lucy 解釋:「妳的朋友其實是很在意妳的離開,才會有這樣的情緒反應。她並不是責怪妳,而是不知道如何表達難過。妳可以試著跟她談談,讓她知道妳也很在乎這段友誼。」
重拾信心:從朋友的指責中找到力量
數月後,我收到來自美國的 Lucy 傳來的照片,畫面中她與寄宿家庭開懷大笑,看得出她已融入當地生活。我再次詢問她與那位朋友的近況,她笑著說:「其實她當時也只是情緒激動才說了那句話,現在我們還是無話不談。」
這段經歷讓 Lucy 學會了溝通與釋懷,也讓她明白,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不會因距離而中斷。原來真正的友情,是可以跨越時間與空間的。
父母與朋友的支持,是準留學生最堅強的後盾
海外留學雖令人嚮往,但過程中充滿轉變與挑戰。父母在安排學業計畫之餘,亦需關注子女的心理狀態。尤其是在出發前,孩子可能經歷友誼疏離、自我懷疑與離別焦慮等情緒,這些都需要耐心與理解。
朋友的支持同樣不可或缺。他們在孩子踏出熟悉生活圈的過程中,扮演了穩定與連結的角色。若能提早建立良好的心理準備,孩子將更有能力在異地生活中開展新的篇章。
希望透過 Lucy 的故事,讓更多家長與準留學生了解:留學不是孤軍作戰,而是一段需要家人、朋友與自身努力共同成就的旅程。
想了解更多美加留學?立即諮詢我們的升學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