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台灣的教育制度對美國升學有幫助嗎?今天我們會分享了一位 16 歲女學生的故事,說明香港學生因長期訓練出強大的「背書」與學習能力,在海外反而能迅速適應新環境,表現亮眼。她建議家長不必過度焦慮,只要給予孩子時間與空間,他們自然能順利融入當地生活與課堂。
16 歲女生夢想赴美交流
那天,我與 A 太太相約在咖啡廳見面。她的女兒兩年前經我們協助前往美國當交換生,如今已順利升讀當地大學。除了她之外,還有她的好友 Esther 的媽媽。這次我與 Esther 媽媽的對話,讓我印象深刻。
Esther 今年 16 歲,即將於 8 月前往美國參與交換計畫。她自小對美國文化充滿興趣,經常收看美劇、脫口秀與紀錄片。對她而言,能在美國讀書是夢想成真。
然而,作為母親,Esther 媽媽也難免擔心。
她問我:「Kiki,我聽說外國課堂很講求主動發言,我女兒會不會吃虧呀?」
我反問:「為什麼這樣想呢?」
她說:「Esther 很喜歡美國文化,聽力也不錯,但她平常講英文的機會很少。我怕她去到全英文環境會表達困難,會不會影響學業成績呢?」
非母語環境下的心理關卡
這確實是許多香港/台灣學生面臨的情況——
雖然閱讀與寫作能力不錯,但由於日常生活中主要使用廣東話或中文,開口用英文交談的機會並不多。
Esther 媽媽又問:「我知道美國學校不太重視考試,那如果 Esther 不常發言,會不會被老師扣分?會不會因為不夠主動而成績變差?」
原來,她最擔心的是 Esther 的語言表達與課堂互動,會影響學業表現。
美國課堂重視討論 鼓勵思考與參與
我向她解釋:「美國的學校不像香港/台灣那樣競爭激烈。雖然學生在課堂上通常比較主動,但老師更重視學生是否願意思考與參與,而非單純追求『答對』。重點不在結果,而是在討論過程中展現態度與思考能力。」
我又舉例說:「試想一下,如果有一位剛從外國來香港的同學,中文不是母語,你也不會要求他立刻講得像本地人一樣流利吧?同樣地,美國的老師與同學也會體諒國際學生的情況,更注重他們是否願意嘗試融入。」
延伸閱讀:《【美國升學】全科A成績未必夠?名牌大學更看重這1件事》
「背書能力」成為港/台生優勢
我笑著補充:「其實香港/台灣學生有一項優勢,是外國學生普遍較弱的——那就是背書能力!」
Esther 媽媽露出驚訝的表情。
我解釋:「多虧香港/台灣的教育制度,學生從小就習慣記憶與整理資訊,這讓他們在美國課堂上能更快掌握內容、跟上進度。外國學生通常不愛死記硬背,因此香港學生反而在理解與表達上更有條理,成績往往不錯。」
A 太太和 Esther 媽媽都頻頻點頭,表示深有同感。
初期緊張是過程的一部分
無論是前往美國、加拿大,或其他國家升學,適應期都是必經的過程。學生剛到新環境,難免因緊張而較少發言,或擔心被追問問題。這些都屬正常現象。
隨著時間過去,他們會逐漸熟悉環境,找到安全感,自然變得健談、自信。
Esther 媽媽問:「那我可以做些什麼幫助她呢?」
我回答:「最重要的是信任與放手。讓她去嘗試、去感受,不必事事干預。家長可以做的,是當一位傾聽者與支持者。當孩子知道背後有父母的信任,她就會更有力量面對挑戰。」
Esther 媽媽聽後,微微點頭,若有所悟。她輕啜一口咖啡,臉上浮現放下擔憂後的平靜微笑。
想了解更多美加升學?立即向我們的升學顧問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