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學生和家長在準備美國升學時,第一個想到的問題往往是:「成績夠不夠?英文分數高不高?」
尤其想申請美國前50名的大學,大家普遍認為只要有優異的學業成績,就能順利獲錄取。
然而近年,尤其在疫情之後,這種傳統觀念已不再完整適用。許多美國大學,尤其是名校,已不再單單依賴公開試成績作為錄取標準,而是愈來愈重視學生的多元發展與綜合能力。
名校愈來愈重視的特質:多元發展與責任感
「多元發展」指的是學生是否在課業以外,積極參與課外活動,並展現領導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與責任感。
這些特質無法單靠成績表或英文證書反映,但對招生官來說卻是非常重要的評估指標。
他們希望錄取的學生不僅能應付大學課程,更能在畢業後回饋社會,有能力在團隊中合作、領導,甚至創新。
像 Stanford University(史丹福大學)、UC Berkeley(加州柏克萊大學)、MIT(麻省理工學院)等常春藤級或頂尖名校,公開表示他們在審查申請時,會特別重視學生在學校或社區中是否有持續參與、擔任領導職務、或主動發起活動。
延伸閱讀:《幾歲出國讀書最好?解析香港、台灣學生海外升學的最佳時間》
想進 Top 50 名校,不只參與活動,更要主動承擔責任
課外活動不只是參加社團、比賽或義工。美國大學更重視的是學生是否願意承擔責任(Take on Responsibility),是否曾經領導過一項計劃、或是積極推動一件事發生。
例如:
- 擔任社團幹部,如副社長、社長
- 協助學校策劃活動、競賽、募款等
- 主動創立社團或組織,推動具意義的項目
這些經歷能展現學生的組織力、領導潛力與解難能力,這正是名校想從申請表中看到的特質。
我們會建議如果學校原有的社團無法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或興趣,不妨主動申請成立新社團。只要有一位指導老師願意協助,一般學校都會提供資源與支持。
延伸閱讀:《為什麼美國交換生可以20歲大學畢業?》
學生真實案例:兩位香港學生創辦乒乓球社團,成功錄取三間頂尖大學
2021 年,兩位到美國當交換生的香港學生,發現學校並沒有乒乓球社團。
他們主動提出成立社團的申請,成功爭取到 USD $500 起始資助,從無到有建立了學校首個乒乓球社團。
不久後,社團吸引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加入,並組成校隊參與比賽。這支校隊不但贏得校內冠軍,還代表學校參加州際對賽,從西雅圖一路比到加州,最終獲得州際比賽冠軍。
兩位學生把整個創社經歷與比賽成果詳細呈現在大學申請表中,最終分別被以下三間學校錄取: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加州柏克萊大學)
-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喬治亞理工學院)
-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華盛頓大學)
這個例子清楚說明,即使沒有公開試的「滿分」,如果能展示自己在課外領域的主動性與持續努力,照樣能打動世界級名校。
成績只是門票,真正打開大門的是你整體的成長潛力
在美國與加拿大升學趨勢中,成績只是入場門票,真正讓你與其他申請人拉開距離的,是你在學術以外的表現。
如果你已經有明確目標、願意承擔責任、主動創造機會,那麼不論來自香港還是台灣,名校都會記住你的故事與貢獻。
想知道自己目前的課外活動是否足夠?或者如何開始建立升學履歷?
我們的顧問團隊可以協助你進行升學評估與個人活動規劃,讓你有系統地準備申請頂尖大學。立即聯絡我們的升學顧問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