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我們都接獲不少來自香港與台灣家長的查詢:「我的孩子是否具備資格參加美國交換生計畫 / 加拿大交換生計畫?」「幾歲出國最為適合?」「若孩子目前成績尚未達標,應該何時開始準備?」
事實上,這些問題背後,家長真正想知道的,並非單純關於「成績是否達標」或「年齡是否適當」的答案,而是更深層的一個核心問題:「我的孩子在心理上是否已經準備好成為一位交換學生?」
「心理準備」是到美國/加拿大留學的第一道門檻
根據我們的觀察,有些學生自小便耳濡目染,對美國/加拿大生活懷抱憧憬。可能是因為家庭親戚早已移居海外,又或是身邊同學有出國讀書的經驗,因此他們往往在十二、十三歲時便主動表示想要體驗國外的生活。
然而,也有學生即使在校成績優異,甚至已經完成 DSE(香港中學文憑試),卻從未考慮過海外升學。原因可能包括家庭從未討論過此選項,或是朋友圈中沒有人出國留學,自然便缺乏想像與動機。
因此,心理準備往往比學業成績更加關鍵。
當我們接獲家長詢問時,第一個會反問的通常是:「您曾經與孩子深入討論過這件事嗎?孩子本身有興趣嗎?他是否已有心理準備?」
若孩子已有心理準備,建議及早規劃
如果孩子對出國抱有期待,且家長與其有共同共識,接下來應考量的,便是合適的出發時機與相關規劃。
我們建議這類學生不宜延遲太久。曾有學生因朋友已率先出國,自己卻尚在等待之中,結果在香港求學期間心不在焉,不僅無法專心學習,亦產生迷惘感。
即便孩子因年齡或學歷條件尚未符合到美國升學 / 加拿大升學的資格,只要家庭已有清晰方向,亦應儘早向孩子說明:「你可能要等一年後 / 年滿十五歲後才能出發。」如此明確的時間表,能有效減少孩子的不安感,讓他們在心理與實際上都能提早做好準備。
未來一至兩年內計畫出國的學生,應如何準備?
若孩子計畫於未來一至兩年內出國,這段過渡期便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
我們建議家長與孩子可積極參與留學講座、交換生簡報會,甚至安排與曾有類似經歷的學長姐訪談。這些活動不僅能釋除疑慮,更能協助孩子具象化地了解海外生活實況,逐步建立信心。
此外,這段時間也適合培養語言與生活技能,例如:觀看英文影集、加強英語聽說能力、練習自我介紹及日常生活英語等,為日後進入全英語環境提前鋪路。
延伸閱讀:《英文變好、自信提升——兩週美國夏令營帶來的 3 個驚喜改變》
若孩子尚未有心理準備,家長應如何引導?
不是每一位孩子都能在初期就準備好接受海外生活。對於這些學生,我們建議家長不必急於推動,而應以開放與支持的態度,引導孩子看見更多可能性。
建議做法包括:一起觀賞國外生活紀錄片、報名參與短期海外夏令營、或是參加國際交流活動等。透過這些方式,孩子能逐漸在心中建立對異地生活的具體想像與興趣。
若您目前也在思考孩子是否適合參與美國/加拿大交換生計畫,這篇文章可以作為與孩子討論的起點。如需進一步的個別化建議,歡迎與我們預約一對一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