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現時有不少家長和同學會選擇海外升學,美國和英國是其中兩個很熱門的升學國家。今次我們會鎖定兩類升學模式- 美國交流生計劃及英國寄宿學校,並從升學途徑、學習環境、課堂氣氛、文化差異、氣候等方面分析及比較兩者的差異,供家長和同學參考哪一個較適合自己以及衡量哪一個性價比較高。
兩種模式分別
在比較美國交流生及英國寄宿學校之前先要了解他們的分別。美國交流生計劃可讓同學在15 -18.5歲任何一年參加,於第一年先入讀美國政府公立高中,並在全英語、沒有華語學生的環境下適應美國的校園生活。交流生計劃的課程較靈活,能夠提供不同範疇的知識,讓學生發掘自己的興趣。住宿方面,同學可選擇入住當地義工寄宿家庭,全面體驗美國生活。
英國寄宿學校可說是英國教育的一大特色。這種教育模式歷史悠久,學校除了著重學生的學業成績外,也注重學生的個人修養、氣質培養等,無形中塑造了較有規矩及嚴謹的學習環境。寄宿方面,學校通常會安排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住在同一間宿舍裡,同學在一個房間裡可以接觸到不同語言的學生,接觸到不同文化。
美國交流生 VS 英國寄宿學校
項目 | 美國交流生 | 英國寄宿學校 |
課程 | 美國中學課程(部份學校有IB課程) | GCSE課程 (Year 10-11) 及; A Level課程 (Year 12-13) |
環境 | 分佈各個州分中或小型城市 | 一般位於市郊 |
住宿 | 美國政府嚴選義工寄宿家庭 | 寄宿學校宿舍 |
主要長假期 | 暑假:6-8月 聖誕節及元旦:12月底開始,約2.5星期 春假Spring Break:四月中,約1星期 | 暑假:6-8月 聖誕節:12月底開始,約3星期 復活節:3月底開始,約3星期 |
費用 | 港幣12萬(已包含整個交流生計劃的學費、住宿三餐、車費、保險) | 港幣30萬起 |
升學途徑
我們經常強調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學習環境最為重要,了解不同地方的教育制度及升學途徑是計劃海外升學的第一步,也是決定何時送子女到外國讀書的重要資訊。
美國交流生計劃可讓同學在15-18.5歲參加。交流生計劃為期一年,這一年可讓同學適應當地的生活,嘗試不同的事物。之後同學可選擇繼續入讀當地的社區大學(為期兩年),或回港或到其他國家繼續升學。完成社區大學的課程便可直接銜接常規大學三年級(Year 3),再修讀一年(Year 4)就可順利畢業。因此,同學最早可在20歲時取得大學學士學位。
英國私立寄宿學校一般接受8歲或以上的學生申請。而英國的教育制度有別於香港,他們的小學由5歲開始,為期六年。完成小學課程後便踏入為期七年的中學課程(Year 7-13)。他們的中學制度分為三個階段:3年的初中課程階段 ;2年的GCSE課程階段(學生完成後可選擇繼續讀書或就業)以及2年的A Level課程階段。順利入讀大學後,同學可在22歲完成四年的英國大學課程。
入讀學校
美國每年約有4000多名交流生入讀美國數百間不同的政府學校,他們都是來自全球200多個國家。來到美國的交流生能夠分享他們的習俗和文化,並為課堂帶來不同的視野,是具有價值的學習資源,因此不少學校十分願意招收外國學生。此外,同學還可修讀一些他們感興趣的課程,例如:心理學等。他們也可以參加各種體育運動、俱樂部和其他社交活動,種類和涵蓋的範疇也比香港的多及廣,這有利同學更快融入當地的生活環境。由於選擇較多,時間也較彈性,同學也可趁此機會學習時間管理。
英國寄宿學校一般位於市郊,佔地廣闊。由小學到中學也有不同類別的學校給不同需要的學生報讀:小學及初中學校 (Preparatory School),即讀到英國學制的初中;中小學校 (Senior Schools with Preparatory school),即香港的一條龍學校以及中學 (Senior Schools) 。英國的寄宿學校充滿貴族色彩,也著重全面發展,包括個人氣質、修養等。學校不但提供多元化的活動讓學生參與,校內也有完善的設施供同學使用。同學也可在週末安排不同的校外活動,加深對英國文化或歷史的了解和認識。
雖然一談及到外國讀書,英國是不少家長即時想起的熱門國家,但其實美國的大學教育質素也是享譽國際。根據2022 QS世界大學排名,在全球Top 10排名中,美國大學佔據5席,麻省理工學院更連續10 年穩坐榜首。 而在全球Top 100 排名中,美國大學佔28所;英國大學佔 17 所。
熱門留學地區
外國地大物博,單是美國便有超過3900間大學或學院,當中有些地區是較受家長和留學生歡迎。以美國為例,西岸廣泛受留學生歡迎,尤其是加州洛杉磯、三藩市附近及華盛頓州西雅圖地區。因為名牌大學較集中在這些地區,而這些地區的生活較城市化,交通也相對便利,同學較易適應當地的生活。美國東岸大城市如波士頓、紐約市等,這些地區附近亦有長春藤學校,學習氣氛濃厚。而南面德州在過去10年間的留學生人數亦有上升趨勢,那裡人們較熱情。其他大城市如侯斯頓、達拉斯等亦因美國太空總署、SpaceX等等航天相關公司而開始嶄露頭角。
英國留學生傳統會選擇首都倫敦,那裡大學學府密集度較高,也有許多知名學府位於倫敦。那裡常舉辦一些座談會、展覽等活動,讓同學可以更易參與。英國中部城市如牛津、劍橋也是留學生的熱門地區,很多知名和歷史悠久的大學也位於這裡。它們距離倫敦並不遠,僅約60-90分鐘車程便可抵達,所以很多留學生也會在假期到倫敦走走。英國北部的城市如里茲、曼徹斯特也逐漸成為留學生選擇的地區之一。里茲作為英國第三大城市,市區內有許多購物中心,生活便利。而曼徹斯特因曾有大量愛爾蘭移民,在那裡可感受到不同文化。
生活及文化差異
能否適應外國生活是很多同學考慮到哪個國家升學的重要因素。同樣是以英語為主的國家,在美國生活跟在英國生活有什麼分別?我們會從交通、學習氣氛、人際關係以及氣候為大家剖析。
英美地方很大,交通便成為留學生日常生活常遇到的問題。先談談美國,雖然美國的大城市都設有鐵路或巴士等公共交通工具,但不論大小城市,大部分人都會選擇駕車(在美國16歲或以上便可考車牌)。若要外出買菜或到另一個城市旅遊,他們要不自駕遊、租車或坐朋友的車,要不乘搭共乘交通工具或計程車如:Uber或Lyft。
而英國也有具代表性的紅色雙層巴士、鐵路等公共交通工具,但最受大城市歡迎的代步工具卻是腳踏車。因為大城市如倫敦、劍橋停車位少、交通擠塞,以腳踏車代步比起乘坐交通工具更快到達目的地。若遇上下班時間,走路甚至比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快。不過,假日到郊區遊玩的話,他們一般都會選擇開車。
上課氣氛、與同學的互動也會影響留學生的學習進度。美國的課堂較多讓同學自由討論,學習氣氛輕鬆。此外,上課形式較靈活,老師會因應情況決定該堂上課的模式,例如:小組討論、到課室外上課等。他們較注重表達、有自己的個人看法以及與老師和同學之間的交流。
英國的上課氣氛與美國的略有不同,他們較注重思考及分析問題,講究嚴謹的研究步驟與技術。因此,他們很多時候會在堂上專心聆聽老師及教授的講解,整個學習氛圍會較為嚴謹及有紀律。
能與當地人交流是海外升學的吸引之處,跟美國人和英國人相處有很大分別,因為大家的文化上、本質上有很大差異。美國人給人的感覺較熱情,隨時也能侃侃而談,也可以談到不同話題。他們對周圍的事物亦很熱心,在機場幫忙拿東西、推著門讓其他人先過是常有的事。而英國人給予別人的印象則是冷靜、幽默。他們一般較慢熱,講說話較深思熟慮,而他們的黑色幽默並不是每個人也能領會到。可是,一旦英國人對你敞開心扉,他們多半能成為你真摯的朋友。
外國的氣候與香港截然不同,這也是對初到貴境的留學生一大考驗。美國西岸的氣候較為溫和,夏天炎熱,冬天某些地區會有數天下雪;東岸的冬天較為寒冷、夏天暖和。而英國整個國家的天氣近似,島國的關係,雨天及陰天的日子較多。夏天天氣好的時候氣候會較為適中,也會較乾爽。可是,英國的天氣比起美國較變幻莫測,難以預期。
升學費用比較
平均費用項目(每學年) | 美國公立高中(國際學生)(以USD計算) | 英國寄宿學校(以英鎊計算) |
英文能力考試 | 中學英文能力考試ELTIS: 免費 | IELTS: £195 |
簽證費 | F-1簽證:$1280港幣 SEVIS:$350 USD https://www.ustraveldocs.com/hk/hk-niv-visafeeinfo.asp | £348 https://www.gov.uk/student-visa |
學費 | (計劃包含高中一年學費) | £15,000 – £50,000 |
住宿伙食費用 | 免費(美國政府嚴選的義工寄宿家庭) | £10,000 – £20,000 |
監護人 | 免費 | £870 – £2,700 |
零用錢 | 約$3000 USD | 約£3000 |
學校活動費 | 約$300 USD | 約£500 |
總費用 | $124,500 港幣/學年(計劃總費用) | 約$300,000-500,000 港幣起/學年 |
選擇英國寄宿學校的原因
入讀英國著名的大學是不少人的目標,英國的私立寄宿學校能為同學作好準備。根據數據顯示,超過六成來自私立學校的學生能在頂尖的的大學繼續學習。另外,接近90% 來自私立寄宿學校的學生能夠順利升讀大學。英國也是一個充滿歷史感的國家,入讀寄宿學校期間,學生有更多時間參觀各個古蹟、畫廊、博物館等地方,也可以跟著當地人一步一步了解英國鮮為人知的事物。透過與英國及來自不同地方的學生接觸,讓同學更能親身體驗不同地方的文化習俗。
選擇美國交流生的原因
與英國寄宿學校相比,美國交流生計劃的性價比相對高,12萬港幣已包含整個交流生計劃的學費、住宿三餐、車費、保險。而且交流生計劃對學生將來的升學規劃彈性較大,同學可以利用一年時間嘗試海外的學習模式、當地的生活及文化等。順利適應後,同學可繼續完成美國的中學課程或升讀美國的大學;或回到香港或到其他國家繼續完成中學課程及升讀大學,可說是「進可攻、退可守」的策略。